英雄眼中的基隆

02/03/2018

在台灣超級英雄的世界觀裡,基隆卻沿用舊名雞籠,著名英雄為1970年代的小雙俠-雞哥和智子

雞哥黑化

基隆小雙俠的成員雞哥在1980年愛人智子被超級英雄酒侍暗殺,於是雞哥加入杜倫布賊黨,改名為藍鵲人,1997年成為幫主,酒侍說:「我並不是要殺你女友的,只是我在追通緝犯時誤以為智子是通緝犯惠美,實際上那是1932年的海報,惠美早已改邪歸正,並組織章魚流擊隊」,但藍鵲人卻把他關入酒瓶哩,2017才逃出

史實眼中的基隆

荷西與明鄭時期


基隆,舊名雞籠。
明朝末年,日人豐臣秀吉獲悉基隆蘊藏硫磺,欲出兵謀併台灣,中途遇颱風而返,卻為基隆一連串的兵禍連結展開序幕。
1626年,西班牙派出遠征隊從呂宋出發,在社寮島登陸,也就是今日基隆的和平島。隨即在島上西南端修築「聖薩爾瓦多城」。1642年,荷蘭人北上攻佔社寮島後,將「聖薩爾瓦多城」改名為「北荷蘭」。
1668年,鄭經派軍討伐荷蘭人,荷蘭人兵敗,臨去之前,曾在社寮島的岩洞內刻字留念,後來被稱為「番字洞」。


清朝統治時期


清代中期開始,基隆的發展變得極為迅速,主要與其礦產有密切的關係。 基隆河流域不但產出沙金,且蘊藏有豐富的優質煤礦。
1875年,清廷將前此一直沿用的「雞籠」名稱改為「基隆」,以取其「基地昌隆」的吉祥意義。


日本統治時期


1895年,日人統治台灣的第一年,基隆港即積極籌劃展開五期的築港工程。此後,基隆市的經貿地位變得日益重要。1916年,基隆港的貿易額已超過淡水,甚至一度超越高雄港,而成為台灣最主要的商港。
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為「市」,成為當時台灣第四大都市。
1941年,太平洋戰事爆發,基隆由於其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


中華民國時期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基隆港在基隆市政府及港務局的合作下積極展開重建工作,由於台灣北部人口眾多,產業發達,使得位於經濟腹地的基隆港營運業務蒸蒸日上,港埠設施日趨完善。到了民國73年時已躍居為世界排名第七的貨櫃港。

© 2018 CARTOONICA. 12 Pike St, New York, NY 10002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