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眼中的新竹

02/03/2018

在台灣超級英雄的世界觀裡,新竹卻沿用舊名竹塹,著名英雄為竹林七賢,曾在清朝時期出名,卻在日治末期沒落

竹林七賢

艾激動-代表生氣-能力是火焰

阮增智-代表智慧-能力是閃電

余萬睡-代表懶惰-能力為黏性

劉靦腆-代表害羞-能力為草木

日向疾病-代表疾病-日治時期新加入成員,能力為寒冰

三立迷樂-代表快樂-日治時期新加入成員,能力為糖果

竹本疋虫-代表愚笨-日治時期新加入成員,能力為泥土

值得一題是日治時期新加入的成員都是女性

所有的竹林七賢都投靠白雪神教

史實中的新竹

新竹古稱竹塹城(閩南人為主75%),1626年,西班牙統治北台灣後,曾有西班牙人到竹塹傳教。但新竹地區大規模的開發,是從1661年鄭成功自金門揮兵、經過澎湖,向支配臺灣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軍,取得統治權後,大量的漢人來臺開墾,入台令部屬屯墾算起,主要屯田蓬山、後壠地區,勢力廣及竹塹。隸屬天興縣,並置通事管理竹塹番社。1683年,台灣併入清朝版圖,竹塹改屬諸羅縣。1691年,福建泉州王世傑獲准帶領親族180餘人和福建銀同同鄉以暗仔街為中心向市區發展,同時向竹塹社族人取得土地墾植,廣興水利開發良田,形成閩南人移民聚落。而粵籍徐立鵬於1725年帶領族人進入關西、竹東、新豐等郊區墾殖,形成客家移民聚落。

1723年(雍正元年),配合北台灣的開發台灣府在彰化成立淡水海防廳(淡防廳)負責管理虎尾溪以北區域的海防與治安,並在1731年時,將原本是分防廳等級的淡防廳升格成為屬廳,由淡水廳同知負責管理大甲溪以北的所有地方事務[1]。1733年淡水廳治從彰化沙轆(今沙鹿)移到竹塹,並以莿竹建城,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中心,又名竹塹城。1826年,竹塹開台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興建竹塹城獲准,於1827年興工,改以磚石建造城牆與四座城樓。1875年,淡水廳廢除,竹塹改稱新竹並設治。

© 2018 CARTOONICA. 12 Pike St, New York, NY 10002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