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眼中的桃園

02/03/2018

在台灣超級英雄的世界觀裡,桃園依舊沒改,但玉皇大帝之子在凡間以鐘明軒的身分在台灣讀書

玉帝之子雷公鎖耳

鎖耳是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之子,與玉皇大帝所收養的冰霜巨人之子弱雞一同長大成人,獲得了使用雷神之錘的資格。他是阿帕契空島的守望者和繼承人。但他後來逐漸變得傲慢自大,所以被父親玉皇大帝被打入人間以學習謙遜。

 史實中的桃園

一、明鄭時期

永暦15年(1660)鄭成功敗荷人管領臺灣後,劃北部為天興縣。今桃園地區即屬該縣。
二、清治時期
桃園縣境域,於清代統治之212年間,先後隸屬於諸羅縣(1683-1723)、彰化縣(1724-1731)、淡水廳(1732-1874)及淡水、新竹兩縣(1875-1895)。
三、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臺灣地方官制屢次變革。其間本縣地域隸屬之行政機構即變更3次,即初期之臺北縣、中期之桃園廳、日治後期則隸屬新竹州。境內轄區改劃6次。廳之名稱更易1次(由桃仔園廳易名桃園廳)。具成獨立之地方行政單位,則為設廳時期。自實行州制以後至臺灣光復,本縣境內設有中壢、桃園、大溪3郡。
四、民國35年至39年
民國35年(1946)1月11日,新竹縣政府正式設置;當時桃園地區亦屬新竹縣之轄區。
新竹縣政府成立之初,將原州轄8郡役所(桃園、中壢、大溪、新竹、竹東、竹南、苗栗、大湖),改設為8區區署,名稱如舊。
民國35年8月29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訂頒臺灣省各縣政府區署組織規程,本縣屬之中壢、桃園2區署為二等,大溪區署為三等。
自民國36年(1947)起,撤銷桃園區區署,所有該區各鄉鎮悉歸縣政府直轄,迄39年(1950)時10月,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實施地方自治。
五、40年代至60年代
桃園縣設治始於民國39年(1950)地方自治與臺灣各縣市行政區域之調整。
縣政府的組織體系係依據民國40年(1951)1月17日公布之「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組織通則」所規定加以建制。據該項通則,本縣置縣長1人,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機關及職員,並得受上級機關之委任監督省屬分支機構及職員。縣政府內置主任秘書1人,承縣長之命,襄理縣市政。其下置秘書2至5人,承縣長之命,協助主任秘書辦理縣政。
桃園縣設縣之初,縣府組織體系迭有更易,但幅度不大。民國62年(1973)6月8日,政府再次修訂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組織規程準則。此次修正之重點,在精簡縣市政府內部一級單位。
六、70年代
民國70年6月30日頒布「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組織規程準則」,是戰後以來地方政府組織相關法規修訂幅度較大的一次。根據該項組織結構之原則,至民國71年(1982)底,調整後之縣府組織為秘書室、民政局、建設局、財政局、教育局、國宅局、農業局、地政科、社會科、兵役科、主計室、人事室、計畫室。
其它附屬單位則有警察局、稅捐稽徵處、衛生局3個主要機關,以及縣立國民中學40所、縣立國民小學141所、地政事務所4所、縣立體育場、忠烈祠、圖書館、結核病防治所各一。
此次調整,較之民國60年代,除依據改進辦法廢除行政室,改由秘書室擔負主要之核心幕僚工作、擴增其功能,並增設計畫室、國宅局;此外,農林科亦改制農業局。
七、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後期
縣政府為因應實際業務需要,其縣府的組織型態與員額編制也逐年漸次調整。如民國77年(1988)勞工科之成立,民國79年(1990)環保局之成立,民國84年(1995)因桃園縣人口突破150萬而有部分縣府直轄單位之改制等。
八、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
至民國89年止,縣府直轄單位計有民政局、財政局、建設局、教育局、工務局、農業局、地政局、社會局、兵役局、勞工局、行政局、城鄉發展局、法制室、人事室、政風室、主計室、新聞室、計畫室、原住民行政局等19個直屬單位,及交通局、環保局、警察局、消防局、稅捐稽徵處、文化局、衛生局等附屬單位。至民國92年,增設工商發展局、水務局、觀光行銷局、研究發展室,撤除計畫室、新聞室、建設局、兵役局;原農業局改為農業發展局,原勞工局改制為勞動及人力資源局。民國92年後,各組織單位大致維持這樣的規模。
九、103年12月25日升格直轄市為桃園市政府。

© 2018 CARTOONICA. 12 Pike St, New York, NY 10002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